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疆内巡演侧记
夏风拂过天山南北,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的优秀节目如蒲公英的种子,在疆内巡演中落地生根、绽放新彩。
巡演团队由民间艺术季最终遴选出的30个优秀节目精心融合,编排成6支队伍,依次奔赴新疆14个地(州、市)及周边兵团师(市)。7月10日至7月22日,南线绽放。7月26日开始,北线吐艳。
一路“打起手鼓唱起歌”,巡演中,不同民族特色文化在节目中碰撞融合。无论是震震鼓声中迸发的兵团精神,还是笛子与手鼓的默契组合,亦或是维吾尔族相声演员抛出的巧妙“包袱”,都体现着新疆各地文化的共生共荣。
愿奉“艺”人心,携手不相离。来自新疆各地民间艺术家们,通过一个个节目,把对艺术的热爱和家乡的热爱,融进鼓点、旋律与笑声中。
展开剩余79%我把“兵团精神”敲给你听
三声鼓响,似集结号,似心跳。
鼓槌一起,进军新疆征尘滚滚;鼓槌一落,戈壁荒滩变良田。
鼓槌起落间,如惊雷滚过大地——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打击乐节目《生生不息》的每一记重音,都敲在新疆大地的脉搏上。
作为参加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展演量身打造的一个打击乐节目,作品《生生不息》脱胎于兵团非遗“胜利锣鼓”,经国内著名的中国鼓演奏家安源(其父为“中国鼓王”安志顺)的层层打磨,屯垦戍边的史诗便在鼓点中奔涌。
作品以三段体构成,三声号角般的引子,是解放军战士屯垦新疆的集结号;中段开始,鼓声节奏反映生产建设的火热;尾声激昂的鼓点展现新时代兵团,最后鼓声渐弱,寓意兵团精神代代相传。
台上是战士般的演员,之前都是零基础苦练的孩子。
徐健介绍,现在的10位演员们是从30多名队员中精挑细选,从四分音符起步,手在鼓上磨烂、打肿,胶布缠了一层又一层,再打到鼓上,又疼又麻,每当有人退缩,“兵的属性”就被提起。
“孩子们泄气说打不动了,我就给他们讲,既然来到这里,每个人不只是一个演员,而是一个兵。”徐健说。
凭着一股狠劲儿,鼓手程慧从2024年9月开始练,从怎么拿鼓槌开始学,“每天回到宿舍也在敲,做梦也在敲鼓,每天要排练很久,就怕会拖后腿。”
“我觉得这个作品就是在展现兵团人那种坚强勇敢的精神,就是顽强不屈。”19岁的鼓手阿米娜西·叶尔布力说。
鼓逢笛手,便是一个欢乐“春天”
已退休的石河子笛子爱好者张军义从未想到,他吹奏的《帕米尔的春天》,会引来一位扔下篮球直奔而来的知音——维吾尔族青年阿卜力米提·阿巴拜克尔。
张军义是一位石河子市文化馆实习的社会演员,在市内的广场吹了十几年笛子。一次偶然,他吹奏的《帕米尔的春天》,瞬间“击中”原本在广场打篮球的阿卜力米提·阿巴拜克尔,张军义从此收获一个擅打手鼓的忘年交。
“篮球一抛,缘分就到了。”张军义笑着说。
两人相识后,恰逢全疆民间音乐大赛,他们决定合作,从此“鼓逢笛手”。
这次《帕米尔的春天》的磨合过程也同样并不轻松,是熟悉到默契的演进,他们利用休息时间,一次次练习。
笛声起,手鼓应。八七拍的塔吉克节奏复杂多变,为了让表演更生动,又要加入一些舞蹈小动作,从不跳舞的张军义努力学舞步,阿卜力米提·阿巴拜克尔则想办法让动作与演奏搭配得当。
交往交流交融中,“手鼓”与“笛子”最终丝滑和鸣。
张军义的笛子悠扬,阿卜力米提的手鼓热情,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咱两个民族两种乐器组合成一对,我和阿卜这算是个忘年交吧。”张军义说。
巡演至哈密市,演出现场一个孩子被鼓笛点燃,冲上台即兴起舞——音乐无界,老少同欢,这“春天”的旋律,早已跨过年龄与民族的溪流,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们还继续合作下去,因为给群众市民带来一点欢乐嘛。”阿卜力米提·阿巴拜克尔说,“现在琢磨尝试一些新的曲子,无论小舞台还是大的舞台,我都想跟张老师一块给观众拿出最好的表现。”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国通语就是桥墩
7月30日,塔城市音乐广场,来自阿克苏的相声爱好者亚迪卡尔·巴吐尔和搭档木扎帕尔·莫合塔尔妙语连珠,逗的台下笑声连连。
相声,这门起源于中国北方的传统曲艺,在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疆内巡演舞台上也绽放出别样光彩。
平素里就喜欢听德云社的亚迪卡尔·巴吐尔,三年前阿克苏下乡演出,第一次说群口相声《五官争功》,把马季先生的经典改成“新疆味”,他深悟相声魅力在于:包袱来自生活。
包袱是响的,笑点是想的。
“平常就是喜欢观察,南疆的好多招牌都写的特别直白,我们就把这些‘馕言文’加到相声里去,前面在全国巡演的时候,疆外的观众笑的不行。”亚迪卡尔·巴吐尔说。
创作的秘诀是扎根生活:日常趣事记在本上,地域特色“现挂”台上。阿勒泰火了,一句“看看‘我的阿勒泰’美不美”立刻点燃乡情;名字“亚迪卡尔”也被玩出花——“叫我雅迪?还是比亚迪?真男人只开V8!”网络热梗信手拈来。
这次参演疆内巡演的对口相声《心灵的桥梁》,从创作到演出,也是历经一年多时间打磨。
“节目最初叫《学好国通语》,后面改成《心灵的桥梁》,我觉得这个名字挺好。”亚迪卡尔·巴吐尔说,“维吾尔族的恰克恰克也跟相声特别像,其实大家都是喜欢快乐的人。”
语言通了,笑声就来了。城市街区、草原毡房、市民广场,一个个包袱甩出去,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家都在一起笑。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国通语就是桥墩。”亚迪卡尔·巴吐尔总结说。
桥,搭在心里,也搭在各民族之间。
发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启天配资-线上配资官网-上海股指期货配资-长沙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